援佛入儒相关论文
阳明后学中王畿是至关重要的一位流派性代表人物,其“虚寂感通”的理论融摄了佛道二家的哲学思考。王畿以良知为“范围三教之宗”,......
王阳明是明代新儒学家的代表,加之佛教思想在明朝的盛行,王阳明通过援佛入儒的方法对佛教思想批判继承,形成“儒体佛用”的新儒学,......
提王夫之注意到,传统儒家实现道德修养目标的心理活动及其认识过程具有不致密性的缺陷。他继承了从孔孟到张载关于心的基本观点,通过......
在援佛入儒的过程中,朱熹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为解决从“理”到“物”的难题,朱熹援取佛家学说,提出“理—分殊”说;朱熹提出“格物......
从二程的洛学到陆象山的心学,谢良佐、张九成起了很重要的过渡作用。谢良佐继承了二程天理观;另一方面又有所损益,尤其是发挥了二程中......
陈献章是明代儒学大师,是明代心学的奠基人。是什么因素使他在宋元一脉相承的传统学术中独树一帜,从而为明代学术界带来了“新气象......
梁漱溟面对西方高势能文化的优势扩散,积极思考,准确应对,引介印度哲学,运用唯识学的方法,身体力行地"援佛入儒"。纵向加入"南来"......
本文以南宋时期先后发生在武夷山地区的两种文化现象,即朱熹的"援佛入儒"与严羽的"以禅喻诗"为例,通过师承、地域、和佛学渊源等方......
有关南宋孝宗的崇佛史料主要有《原道辩》、《咸淳临安县志》、《宋会要辑稿》、《续传灯录》等。孝宗的佛教思想可概括为:三教合......
有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面临着这样一个不争的理论困惑——儒学的日渐衰颓和佛教的长盛不衰。面对以心性论见长的佛教的挑战,士子......
正当佛教禅宗在唐朝极盛一时的时候,儒家经学也开始佛化了。直至宋朝,理学家发现儒学自身的理论缺陷,从佛道中得到启示,便开始援佛道入......
王阳明援佛入儒在中国思想史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在儒学角度上促进了王门的佛学化,还在佛教角度上推动了佛学的儒学化,共......
柳宗元对儒学和佛学都有较深修养,对"统合儒释"也有高度自觉。学界对"统合儒释"的方式的讨论较多地偏向于柳宗元所自述的范围,即以儒学......